1989总目录
综述
天然橡胶领域的最新成就(1-1)
硅橡胶的现状与发展动向(1-3)
热塑性弹性体与开发动向(1-11)
硅橡胶的现在与未来(1-20)
对橡胶填料的展望(2-1)
乙丙橡胶(EPDM)工艺的最新发展(3-1)
西德“Xюльз”公司的新型弹性体Вестенамер(3-4)
乌克兰日用橡胶制品生产的发展(4-1)
是汽车生产者没充分利用新型弹性体吗?(4-3)
热塑性弹性体——Kraton G的新进展(4-4)
美国的橡胶工业制品生产(5-1)
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5-35)
赋予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功能及其现状(6-1)
一些含卤弹性体和热塑弹性体的燃烧性(7-1)
橡胶连续配炼发展简述(9-1)
氟橡胶涂料综述(9-39)
海棉橡胶吸水性的研究(10-1)
应变对氟橡胶降解的影响(10-3)
影响设计思考的弹性体力学(12-1)
材料配合
氟橡胶与氟化增塑剂的相容性(1-9)
综合不饱和聚酯和聚氨酯性能的Interpol弹性体(1-23)
何为聚氨酯?用于哪些方面?(1-25)
活性羧酸铝盐在合成橡胶中的配方效果(1-30)
利用炭黑提高橡胶材料的耐摩擦和耐磨性(1-36)
噻唑类硫化促进剂在橡胶混炼中的热滞后现象及其硫化行为(1-55)
NBR/PVC类热塑性弹性体——“不需硫化的橡胶”(1-57)
动态用的氟橡胶配合工艺(2-11)
脂肪胺稳定剂体系在弹性体混料中的应用(2-18)
含有活性硫黄的胶乳配合物的交联效率(2-20)
胶鞋涂层用复合物(2-22)
织物涂层用聚丙烯酸酯弹性体(2-26)
多功能TPEs找到新的建筑市场(2-32)
能使橡胶性能长期稳定的一种新的助剂——杜尔林克HTS(3-6)
用丁基橡胶改善聚烯烃塑料的性能(3-16)
超低硬度热塑性弹性体(4-12)
硅橡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4-15)
热塑性弹性体的复合(4-18)
碳酸钙及其作用效果(4-35)
石墨类导电材料(4-40)
热塑性弹性体在建筑、土木和海洋领域的应用(4-53)
耐热性无机弹性体(4-61)
弹性体中新增加的品种(5-5)
用Kevlar aramid短纤维补强的耐磨弹性体(5-8)
丁腈橡胶与金属硫化粘合用改性的酚类胶粘剂(5-12)
用三嗪硫醇类硫化氯醇橡胶的新体系(6-5)
食品机械制造业用橡胶配方的调整(6-10)
耐高温燃油的TFE/P(6-12)
细粉碎废胶在模压胶鞋生产中的应用(6-17)
医用聚氨酯(6-19)
用聚氯乙烯改性氯丁橡胶(6-25)
可交联聚乙烯与交联丁基橡胶共混聚合物的流动特性(6-27)
胺稳定剂对含二硫化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6-55)
橡胶胶料用脂肪酸衍生物脱模剂(6-58)
对三元乙丙橡胶与溴化丁基橡胶共混胶的流变性能的研究—填料系统(7-4)
热塑性弹性体—工业用品(7-19)
用二氨基甲酸乙酯硫化以NR和SBR为基的胶料(7-29)
有机硅凝胶的特性与用途(7-35)
新型氨荒酰次磺酰胺促进剂(7-38)
氯丁橡胶的新型硫化剂(7-42)
丁腈橡胶类粘着剂(7-43)
宝兰山Tornac高饱和丁腈橡胶(HSN)(8-1)
密封用橡胶(8-2)
医用新型有机硅改性的热塑性橡胶(8-4)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一种廉价的耐高温密封材料(8-9)
以氨荒酰次磺酰胺为基的用于天然橡胶的一种后硫化促进剂体系(8-17)
乙丙橡胶的过氧化物硫化(8-25)
橡胶中的填充剂补强(8-34)
尼龙类纤维对轮胎增强性能的比较(8-38)
光学透明的硅硐粘合剂(8-48)
提供永久密封性能的有机硅玻璃窗填隙料(8-53)
橡胶工业可资应用的纤维(8-56)
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发展史及其性能特性对比(9-5)
胶料中橡胶与炭黑的相互作用(9-11)
用木质素和木质素齐聚物添加剂改性异戊二烯橡胶(9-15)
一种质轻价廉的碳纤维填料(9-18)
海泡石——橡胶工业用一种新的无机活性填料(9-22)
高补强炭黑填充的平衡硫化体系硫化的胶料的动态性能(9-42)
聚氯乙烯/聚己二酸新戊基乙酯/聚乙烯叉氟共混体的拉伸、应力——应变及蠕变破坏性能(9-48)
高阻尼减振材料的特性(10-7)
添加废氟胶CKф-32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10-10)
高功能饱和型热塑性弹性体(10-12)
氟橡胶的新品级(10-15)
用异氰酸酯技术制取新型耐高温热塑性弹性体(10-23)
炭黑填充的丁基橡胶(IIR)其硫化胶在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10-36)
合成橡胶的新型操作助剂——Rhenopren(10-36)
用轮胎帘线废料作模压胶料的组分(11-1)
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和烟雾抑制剂在橡胶中的应用(11-4)
新型炭黑/橡胶偶合剂(11-9)
操作油——橡胶胶料中的矿物油软化剂(11-18)
戊二烯与丁二烯——1,3共聚物的热稳定性(11-26)
不同结构的异戊橡胶填充硫化胶的导电性(11-28)
油田使用的抗爆炸降压氟橡胶的最佳炭黑填充量(11-39)
热塑性弹性体微孔鞋底料(11-48)
键合橡胶的防老剂Ⅰ键合到氯丁橡胶上的胺类防老剂(12-5)
采用П-514M改性炭黑的橡胶性能特点(12-12)
N——环己基顺丁烯二酰胺对各种橡胶的添加效果(12-15)
E/P比例对XLPE和EPDM共混胶的结构、性能和破坏机理的影响(12-25)
八种牌号的氟橡胶及其性能(12-31)
制品
单层屋顶薄膜用硫化橡胶片ASTM D4637-87(2-50)
阻燃橡胶地毯(3-22)
橡胶密封件在老化过程中耐寒性的变化(3-24)
化学工业用橡胶管(4-32)
碟形波纹薄膜的性能研究(5-33)
子午线航空轮胎的研制(7-12)
旋转轴密封圈的动态性能与橡胶性能的相互关系(8-43)
氟橡胶薄层内管燃料软管的材料设计与商品化(10-27)
汽车燃料系统用密封件(11-58)
分析测试
硫化程度对预测橡胶弹性保持斯的影响(1-38)
用于橡胶及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橡胶物理力学试验方法的发展前景(1-44)
复分解降解法测定硫化胶中的炭黑(2-39)
防滑轮胎在实际路面上的滑动阻力和在冰面上的磨耗及滑动阻力(2-42)
硬段长度规整的聚氨酯网络的合成和物理性能(3-36)
轮胎设计中的一些几何效应(3-42)
自由体积理论和WLF方程式(3-45)
用孟山都圆盘式振荡硫变仪测定炭黑在橡胶中的最佳填加量(3-49)
未交联弹性体的自粘性和内聚力(3-54)
弹性体密封件在低温下的实验室试验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4-45)
СКФ—26和СКФ—32硫化胶的破坏性和粘弹性(5-21)
硅橡胶的导电性能(5-24)
硫化程度测定方法的比较(5-37)
交联对聚氨酯动态机械性能的影响(6-31)
用TMS流变仪确定硫化胶脱模难易程度的实验室方法(6-35)
用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分析含炭黑硫化胶(7-50)
橡胶制品硫化的快速计算法(8-13)
可拆卸管道用橡胶和橡胶密封的试验方法(8-45)
热分析在推算橡胶胶料化学组成方面的实际应用(11-53)
加工性能试验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12-33)
评价生胶溶解度的方法(12-39)
工艺设备
弹性体合金热塑性硫化胶的粘着(1-40)
高性能橡胶切圈机(1-48)
用二氧化硅把液态配合剂转变为粉末(1-50)
连续硫化工艺(2-35)
设计基础知识:应力应变关系(2-48)
氟橡胶和丁腈橡胶界面的硫人粘着(3-27)
模内粘合扩大了反应式注射成型聚氨酯的应用领域(3-34)
鞋底贴合用水基型粘合系统(3-57)
型材挤出及其硫化(4-27)
热塑性弹性体的中空成形加工及其加工设备(4-50)
CTM的一些新用途(4-59)
不同橡胶的共混胶——硫化速度不协调性(5-14)
轻型汽车轮胎典型胎面胶料和帘布胶料的高温硫化(5-27)
高强度注射成型(LCM)系统(5-45)
利用塔古厅设计的试验技术使班伯里密炼机混炼优化(5-48)
用于橡胶挤出的空气润滑口型(6-39)
单螺杆冷喂料橡胶挤出机加料段的研究(6-43)
周期性输入恒定弹性能量的疲劳试验装置(6-49)
新型复合挤出成形——反应性加工(7-56)
密炼机自动运转控制装置——关于混炼控制器(7-60)
编织机上改良结构的线轴架(8-55)
敷霜法防止NBR硫化胶与金属的粘着(9-51)
辊筒机头装置(9-59)
最近的混合、混炼设备(10-49)
在密炼机内胶料流动状态的解析(10-54)
丁基橡胶工艺性能的评价方法(11-37)
用“APMЛOК”粘合剂粘合含有效硫化体系的橡胶和金属(11-60)
氟橡胶硫化胶和金属的粘着及其防止法(12-41)
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胶粘剂粘结性能的提高(12-49)
胶料制造和加工的工艺过程与设备的现状及其改进方向(12-51)
1988总目录
综述
偶联剂改性技术的发展动向(1-3)
化学结构与硫化特性(2-1)
配方因素对橡胶抗“藻井效应”作用的影响(3-1)
注射传递模压的前景(4-57)
天然橡胶用不同低硫硫化体系的比较(5-25)
现代挤出工艺综述(6-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橡胶工业(7-1)
有机硅密封胶的技术、市场继续增长(7-5)
以金属材料为中心的粘接技术的动向(8-1)
新原料及其展望—液压气动用密封材料(9-1)
改善橡胶——现代技术的结构材料的途径和前景(10-1)
热裂法炭黑的最新进展(10-6)
增塑剂最近的动向(12-1)
材料配合
无压空气硫化的导电硅橡胶胶料(1-1)
改善了耐寒性的聚四氟乙烯——丙烯类氟橡胶(1-18)
改进了耐热、耐酸性燃油和耐含醇燃油性能的新型橡胶(1-22)
丁腈橡胶改性聚氯乙烯(1-33)
新型过氧化物硫化剂——Mонопероксин(1-37)
树脂组分对硫黄硫化的银菊橡胶硫化返原过程的影响(1-43)
耐臭氧聚合物对不饱和橡胶耐臭氧性能的影响(1-57)
为苛刻环境开发的耐碱性氟橡胶(2-11)
橡胶补强用酚醛树脂(2-15)
用单体和聚合物改性橡胶(2-21)
配料变量对硫黄硫化天然橡胶硫化返原作用的影响(2-27)
操作油含量对氯化丁基橡胶硫化胶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2-31)
结合胶和炭黑的补强作用(2-36)
超吸水剂(吸水聚合物)(2-48)
用氧化锌或氧化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混合物硫化的氯化丁基橡胶的耐热老化性能(3-13)
用化学改性和特种陶土补强弹性体(3-18)
氨荒酸锌对用硫代氨基甲酰次磺酰胺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高效硫化体系硫化的天然橡胶网络结构的影响(3-24)
铜及其衍生物对丁基和卤化丁基橡胶老化的影响(3-36)
改性炭黑对合成短纤维填充的胎面硫化胶性能的影响(3-41)
氯丁橡胶的用途(3-58)
新型弹性体——JSR FR(4-1)
用凝胶的组分对氯丁橡胶胶料发泡的影响(4-14)
用单一的短纤维补强橡胶(4-16)
有机胺防腐剂对弹性体的影响(4-22)
2——乙基己酸锌盐对NR硫化胶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4-27)
能吸收冲击和振动的弹性体(4-30)
橡胶工业用抗降解剂(4-44)
用Santoprene作SBR的添加剂(4-48)
汽车工业用特种弹性体(4-30)
氯丁橡胶的新型硫化促进剂(5-6)
以A、B和N表示促进剂的新缩写法(5-8)
化工设备防腐蚀用的室温硫化溴化丁基橡胶配方(5-9)
炭黑与橡胶的混炼:Ⅳ炭黑特性的影响(5-12)
抗臭氧剂在橡胶中的作用(5-18)
聚酯弹性体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5-30)
高性能胶管用EPDM胶料的配合(6-8)
车辆用减振橡胶(6-14)
芳族环氧丙胺剂聚物作异戊生胶及其硫化胶的稳定剂(6-20)
较好的过氧化物硫化(6-22)
三元乙丙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合物共混胶料的流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6-25)
橡胶工业中的亚硝胺类—危害性和避免它们的可能性(6-52)
热塑性弹性体——住友TPE和TPE—SB(7-10)
聚氨酯类减振弹性体——苏尔鲍塞因(7-14)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巴乃科斯(7-17)
短纤维补强橡胶UBE—FRR(7-24)
填充剂对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7-33)
酚醛树脂品种对橡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7-39)
不会变黄的双组分聚氨酯类密封材料(7-44)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8-11)
热酸性气体环境中的弹性体(8-17)
多功能橡胶配合剂的制备及其评价(8-22)
硅酸镁填充剂用于胎面胶(8-33)
用大环状和线型聚——(二甲基硅氧烷)对交联聚——(2,6—二甲基—1,4—次苯基氧化物)改性(8-40)
用于密封胶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9-5)
用环氧化程度不同的烷基间苯二酚树脂改性橡胶(9-11)
促进剂和抗降解剂对耐疲劳性的影响(9-14)
Fluorel氟弹性体(9-19)
在超声波振动场中用稳定剂扩散改性硫化胶(9-21)
用助防老剂提高聚合物的抗氧化性(9-23)
氟橡胶СКФ—26与三元乙丙橡胶СКЗПТ—40共混胶料和辐射硫化胶的性能(10-17)
热塑性聚氨酯橡胶(10-22)
价格低廉的耐热密封材料乙烯——丙烯酸酯橡胶(10-25)
热塑性弹性体在汽车领域的应用(10-41)
Therban氢化丁腈橡胶(11-1)
新型硫化系统的组分(11-17)
橡胶用稳定的硫化剂并用体(11-22)
四硫化双五次甲基秋兰姆(DPTS)高温硫化天然橡胶(11-38)
煤作为橡胶填料—改变性能的试验(11-42)
热塑性弹性体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11-50)
新牌丁腈橡胶硫化的特点(11-55)
填充剂对氯丁橡胶燃烧特性的影响(12-6)
环氧树脂对橡胶粘着性能的影响(12-8)
空气和油对丁腈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应力松驰的影响(12-11)
用氯化亚硫酰对硫化橡胶进行表面改性(12-17)
表面改性陶土在EPDM中的作用(12-20)
用新型过氧化物ЛД硫化乙丙橡胶(12-25)
四氟乙烯/丙烯(TFE/P)弹性体在超临界条件下的应用(12-40)
制品
复合组装密封(1-31)
半圆齿的齿形带(2-51)
全氟弹性体密封件在苛刻环境中的性能(7-42)
带弹簧圈密封件的应用和作用原理(7-45)
提高承载能力的齿形带(10-39)
振动对固定联接件中橡胶密封件密封性能的影响(11-46)
含氯化丁基橡胶的封血胶塞性能的研究(11-48)
宝兰山橡胶在耐热运输带方面的应用(12-50)
分析测试
评价胶料质量的标准(3-4)
橡胶及其产品中织物材料的鉴定(4-54)
橡胶工业用添加剂的水份快速测定法(5-33)
为检验天然硫化胶的硫化程度而进行无机硫化物型硫的测定(5-37)
丁腈橡胶模压制品的快速热重分析(5-41)
用二醇硫化剂制备的浇注型聚氨酯的动态机械性能、热性能及电性能(6-31)
丁腈橡胶硫化胶的分析(7-49)
橡胶和硫化胶中生成的酚类抑制剂转化产物的测定(7-54)
炭黑与橡胶的混炼第五部分SBR/BR并用胶的分析(8-43)
胶料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8-50)
评价屋顶防水卷材耐久性的新试验方法(9-50)
丁苯硫化胶中苯乙烯单元序列分布的测定(10-49)
工艺设备
电子、电气设备与粘合剂(1-48)
用于橡胶制品的一种数学模型(1-54)
增塑不同极性生胶共混硫化胶的一些特点(2-23)
硫化小规格橡胶金属活门的模具(2-53)
表面处理对弹性体补强的影响(3-43)
提高橡胶混炼工厂生产率的新设备(3-50)
微观的混炼机构(3-53)
弹性体工艺中的羧基化合物(4-32)
结构粘合剂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4-38)
密炼实践(5-46)
风力输送炭黑有助于提高工厂的效率(5-50)
动态交联对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热塑性弹性体的影响(6-38)
硫化对非极性橡胶介质弛豫的影响(6-44)
橡胶与芳族聚酰亚胺和脂肪族聚酰亚胺纤维的粘合强度(6-55)
密炼机转子设计和混炼效率(6-58)
用于橡胶工业制品混炼的自动化炭黑输送系统(7-57)
NR/EPDM并用胶的共硫化(8-27)
用装备有推顶器的压模生产橡胶工业制品(8-41)
通过表面硬化法防止粘合(8-56)
模具:润滑和清洗的方法(8-58)
熔融可加工橡胶(9-35)
设计基础——橡胶压缩(9-47)
新型RIM系列的开发(10-11)
工艺添加剂对СКН-26丁腈胶料制备和加工性能的影响(10-20)
电化ER的基本特性、加工方法和用途(10-29)
复合材料——丁腈橡胶与织物的粘着(10-52)
防振橡胶的制造方法(12-28)
用动态硫化法制取的热塑性橡胶的结构形成特点与性能(12-35)
薄壁橡胶制品压模的公差(12-47)
生胶的粒化(12-49)
基础研究
高饱和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1-13)
二元防老剂体系对天然橡胶老化性能的影响(1-39)
个人计算机“专家系统”辅助选择弹性体(2-5)
潮气硫化煤焦油沥青改性聚氨酯橡胶的研究(2-43)
噻二唑硫化体系的研究——化学与分散性能(3-7)
聚氯乙烯与无机填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3-28)
一些配方因素对稳定剂4010NA向浅色橡胶扩散的影响(3-33)
不相容弹性体共混胶料硫化的数值模拟(6-28)
热塑性橡胶的刚性链段尺寸对熔融转变温度的影响(6-48)
EPDM流变性能的研究(7-29)
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与白炭黑、促进剂和NR作用的研究(9-31)
聚氨酯的结构与物性(9-40)
Viton GP氟橡胶硫化胶的应力松驰研究(11-26)
用复分解催化剂促进橡胶化学反应(11-31)
标准
国际标准6195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缸—往复运动活塞杆防尘圈的腔体—尺寸及公差(1-55)
1987橡参总目录
综述
高温硫化硅橡胶和氟硅橡胶的改进及其最新进展(1-1)
阻燃剂的近期动向(2-1)
射线辐射引起纯橡胶扯断伸长率降低的原因(3-4)
力学作用对炭黑填充硫化橡胶高次结构变化的影响(4-2)
从组合式屋顶到EPDM单层屋顶的发展(5-1)
弹性体生产和应用的现状及前景(5-59)
新型耐油橡胶的开发动向(6-1)
热塑性弹性体的前途预测(6-9)
密封材料的选择(7-1)
橡胶用炭黑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8-1)
热塑性天然橡胶共混体的一些特性和前景(8-8)
热塑性橡产的熔融态转变(9-1)
关于统计法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说明(10-1)
防地震烧研究的近进展(12-1)
材料配合
减振用互穿聚合物网络(1-6)
一种新型弹性体材料——SEP(1-13)
氧化锌和橡胶(2-15)
氟橡胶与丙烯酸酯橡胶的复合化(2-22)
可用过氧化物硫化的两种新型高性能氟橡胶(2-24)
白炭黑在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密封胶中的作用(2-29)
轮胎橡胶稳定剂的消耗途径(3-18)
Urepan聚氨酯橡胶——一种可供选择的优良橡胶(3-24)
氟橡胶填充的一些规律性(3-32)
六次甲基—N,N′—双(特丁基过氧氨基甲酸酯)作氟弹性体的硫化剂(3-35)
炭黑填充聚合物的导热性(3-42)
一种新型热塑性弹性体——Alcryn(3-59)
通过温度和相容性试验对饱和丁腈橡胶(HSN)、丁腈橡胶(NBR)的比较(4-7)
EPDM/CR并用胶胶料的低温硫化和化学稳定剂(4-10)
Py+OЗЗ体系改性СКИ—3和CКН—3—01橡胶的性能(4-14)
白炭黑填充剂的补强理论与应用(4-16)
聚醚型聚氨酯—二元醇链增长剂的研究(4-35)
多功能橡胶助剂—SAPA(4-45)
满足时代需求的新型丁腈橡胶(5-5)
含羟基齐聚物OПAН—BC对氯甲代氧丙烷橡胶的改进(5-10)
不同结构的酚与六次甲基四胺的改性剂热转化的研究(6-12)
用化学药品控制NR的加工性能(6-15)
交联氯丁橡胶——纳依利特BC在海绵橡胶配方中的应用研究(6-23)
欧洲的热塑性聚氨酯(6-25)
基于四卤代苯二酸的阻燃树脂(6-32)
用聚氯乙烯改性氯丁橡胶的研究(7-12)
用丁苯橡胶改善异戊二烯胶料的性能(7-32)
烷基苯酚二硫化物甲醛树脂—提高橡胶与织物帘线粘合的有效添加剂(7-46)
炭黑对次磺酰胺促进体系的影响—应用ESR技术研究硫化作用机理(7-57)
高饱和丁腈橡胶(氢化NBR)(8-14)
短菠萝叶纤维补强的橡胶复合材料(8-22)
在氯丁橡胶中有硫化剂和操作助剂综合功能的胺桥联氨化物(ABA‘S)(8-29)
氯醇弹性体的交联体系(8-37)
用于胶漆滚包覆层的聚氨酯(8-51)
新型高温热塑弹性体(9-6)
喷涂聚氨酯(9-12)
弹性体并用胶相界面间的一些结构特性(9-14)
橡胶—热塑性塑料混合物第Ⅸ部分具有工艺相容性的不同橡胶与塑料的共混物(9-19)
提高密封橡胶在烃类介质中的热老化稳定性(9-37)
顺式聚异戊二烯(1,4)用酚类防老剂的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9-45)
纤维补强СКЗПТ压延胶热膨胀性的各向异性(9-49)
硅橡胶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10-9)
高性能热可塑弹性体——Santoprene(10-12)
СКН—18ПВХ—30生胶及硫化胶的性能(10-16)
超高性能氟橡胶—泰埃尔高氟橡胶(10-19)
橡胶补强用胶态二氧化硅(10-23)
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对由硫代氨基甲酰次磺酰胺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促进的天然橡胶硫化的影响(10-26)
密封材料用轻质碳酸钙(10-34)
美国热塑性橡胶消耗预测(10-43)
汽车用弹性体(11-6)
高应力动态用浇注型聚氨酯(11-9)
丙烯酸酯橡胶与氯醇橡胶共混胶的性能(11-54)
聚氨酯弹性体(12-9)
用于卡车胎的天然橡胶胶料(12-12)
用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硫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1)(12-19)
用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硫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12-21)
分散性填料对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的橡胶同聚己内酰胺纤维粘着强度的影响(12-24)
硅橡胶和聚氨酯橡胶在医学上的应用(12-27)
橡胶工业中的白色填充剂(12-34)
制品
高静、动态偏心度的轴封(1-36)
粘合EPDM单层屋顶材料的Chemlok TXL胶粘带(1-40)
聚酯(Hytrel)密封件(1-49)
丁基与三元乙丙胶薄膜的制造与应用(2-49)
满足现在和将来使用要求的卡车轮胎(3-12)
废料和再生胶在海绵橡胶制品生产中的加工和利用(4-1)
高真空阀静密封的工作能力(4-30)
矩形圈在两个分离面腔体中的密封能力(5-13)
联锁转子的发展(5-40)
汽车用橡胶制品与耐油性(7-39)
油封表面处理方法(11-41)
按摩脚底用的垫和凉鞋(11-42)
油封材料的最新动态(12-42)
耐化学药品的卤化丁基橡胶罐衬里(12-47)
分析测试
空气弹簧的设计和试验(5-15)
传感器弹性体质量分析的新方法(5-20)
用苯均四酸酐测定液体橡胶中的羟基(5-26)
燃料(汽油)通过耐油橡胶和耐油性(7-15)
胶料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8-48)
氟橡胶和新型润滑油(9-26)
根据硬度控制橡胶织物材料的质量(9-48)
检验橡胶助剂质量的现代科学方法(10-46)
动态性能和胶为的使用性能(11-16)
密封垫胶料的应力松驰与压缩变形的比较(11-23)
用动态流变学测定联机和脱机质量控制的有效时间(11-45)
综合分析炭黑的方法(11-51)
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测定(12-57)
工艺设备
液态橡胶对三元乙丙胶料工艺性能的影响(1-19)
反应注射成型(RIM)聚氨酯的设计革新(1-23)
防止脱模剂对模具的污染(1-51)
聚氨酯涂料与橡胶的粘合强度(1-57)
氯醇橡胶的工业生产和应用(2-43)
含氯硫化橡胶的辐射老化(3-49)
利用硅烷偶联剂的卤化丁基橡胶的交联反应及其粘着剂(3-53)
硫化中空制品的多膜腔模具(3-60)
一种新型硫化仪(4-55)
班伯里密炼机在设计、制造和管理方面的新进展(4-57)
橡胶与金属的粘接技术(5-29)
用于质量控制试验的一种新型模腔振荡硫化仪(5-36)
弹性体的注射成型(5-45)
聚合物共混物的共硫化(6-40)
水基轮胎胎面粘着剂(6-47)
合成橡胶的注射成型(6-57)
氟橡胶与丁腈橡胶的硫化粘接(7-49)
批生产橡胶在与锂皂基润滑油ЛИТОЛ—24接触时的稳定性(7-54)
注射成型机IS—EN系列(7-61)
低温喷丸修边设备的经济性比较(8-56)
硫化丁基橡胶的辐射老化(9-41)
微机处理机控制的注压机(9-52)
橡胶材料的特性与混炼(10-35)
关于橡胶加工的基本知识(10-41)
模具的污染及清洗方法(10-44)
自动化Banbury密炼机中的控制仪表(10-52)
由立式注射成形机进行骨架制品成形用FMC装置(10-58)
新的模腔成型技术(10-59)
橡胶流动性在压出口型设计上的应用(11-57)
湿度和温度对压敏胶粘剂粘合强度的影响(12-53)
Moriyama密炼机(12-59)
基础研究
影响胶布用丁苯橡胶胶料的因素(1-27)
机筒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的性能(1-59)
用于精确配炼的电子计算机配料系统(1-63)
对有助于丁苯橡胶硫化的含硫噻唑添加剂的研究(2-10)
机械橡胶制品中织物补强材料粘着的特珠要求(2-59)
有关试验报告的一些基础知识(3-1)
顺丁胶料与其生胶结构特点的关系(3-10)
溴化、氯化丁基橡胶在化学性能及其应用方面的比较(4-32)
水和温度对Viksint V-4-21硅橡胶密封胶电性能的影响(4-42)
分子结构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7-3)
网络结构对顺式—聚异戊二烯硫化胶动态性能的影响(7-36)
关于填充剂补强弹性体机理的新见解(8-45)
EPDM交联点的分子结构(10-3)
在硫化的聚异戊二烯中强度性能对交联结构的依赖性(11-33)
丁基胶涂层对天然胶加速老化的影响(11-37)
标准
ISO/DP 9361 110℃以下热水输送管用橡胶密封圈—材料规范(5-55)
橡胶工业用原材料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之现状(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