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总目录
综述
新防臭氧剂的发展(1-1)
日本轮胎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2-1)
橡胶补强填料(综述)(2-4)
用对通用生胶化学改性的方法综合提高橡胶的性能(4-1)
液态聚硫低聚体结构的研究(5-1)
橡胶工业制品工艺发展的前景(6-1)
有硫化促进性能的不抽出防老剂(8-1)
按照橡胶结构和性能的现代概念设计配方(9-1)
聚合物阻燃技术的新动向—专利中的阻燃技术(9-17)
耐放射性橡胶材料—芳香族添加剂的保护作用(10-1)
用现代化学技术分析硫化胶(11-1)
日本橡胶工业现状和将来的展望(12-1)
苏联橡胶工业的技术进步(12-4)
材料配合
过氧化物硫化系统用的防老剂2,4,6—三(防老基团)—1,3,5—三吖嗪(1-6)
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1-12)
耐油耐空气的新型橡胶(1-20)
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2-9)
用聚有机硅氨烷改善乙丙橡胶的性能(2-43)
增粘树脂在胶料粘着上的作用(2-46)
白色配合橡胶中各种硫化促进剂的硫化性和着色性(1)(NR配方)(2-50)
氯化石蜡对并用胶料及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2-59)
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3-7)
沥青铺路混料中经过橡胶处理的石灰石填料的评价(3-18)
三元乙丙橡胶胶料的模型硫化 第三部分 硫化系统对乙叉降冰片烷硫化产物的影响(3-51)
弹性体四甲撑—乙基乙烯—丙烯腈共聚物(4-4)
改进阻燃性的低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4-14)
减震用低模量、高阻尼、高疲劳寿命胶料(4-18)
未硫化高苯乙烯共聚物的性能(4-25)
乙烯类共聚树脂(4-32)
白色配合橡胶中各种硫化促进剂的硫化性能和着色性(2)(SBR配方)(4-46)
硫脲胺甲基衍生物存在下纳依利特П氯丁橡胶的硫化(4-49)
丙烯酸酯、丁腈和氯醇弹性体的对比特性(5-10)
沉淀法二氧化硅在设计高性能橡胶中的优异性能(5-17)
提高动态条件下使用的胶料耐热性能的方法(5-27)
环氧化天然橡胶(5-34)
碳黑的分类(5-39)
产品开发与用户需求扩大了有机硅市场(5-44)
实用橡塑共混热塑性弹性材料(6-9)
用于导电胶料炭黑的选择(6-22)
用对亚硝基二苯改性的CKMC—30APK丁甲苯橡胶的性能(6-29)
Chemlink 7000:一种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塑解剂和降粘剂(6-31)
填充剂对以不同方法增塑的橡胶耐寒性的影响(6-38)
对二甲苯氯衍生物存在下橡胶与镀铜金属帘线粘合键的形成特点(6-39)
制造药用瓶塞橡胶配方的特点(7-1)
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ELASTAR(7-4)
热塑性氟橡胶(7-9)
由再生资源合成橡胶补强的新型硅烷偶联剂(7-17)
5-氨基—1,2,3,4—噻三唑作为SKI—3NTP硫化胶发泡的效果(7-21)
丁腈橡胶及其共混物的耐油特性(7-47)
2,2—戊撑—4—烷氧基—(芳氧基)甲基—1,3—二氧代烷—耐寒橡胶的新型增塑剂(8-7)
橡胶用戊二酸酯增塑剂(8-9)
基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P—TMXDI的新型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10)
Caytur硫化的聚氨酯—为加工者提供了新的机会(8-20)
改善三元乙丙橡胶的高温性能(8-41)
交联三元乙丙橡胶耐热性能的提高(8-48)
用含二硫代双吗啉的硫化剂硫化氯化丁基橡胶的规律性(9-29)
特种用途的半无机弹性体—聚磷氮烯(10-11)
填充剂对СКФ—26氟橡胶沿光滑表面摩擦时耐磨性的影响(10-16)
低含氮天然橡胶的制备及性能(10-43)
改善耐热、臭氧和酸性燃料的新型弹性体(11-7)
橡胶工业用含硅与不含硅的防粘剂(11-15)
确定硫化聚氨酯胶料的催化剂的最佳用量(11-28)
长纤维补强材料在注模中的流变性和填充效应(11-29)
乳聚丁苯胶与溶聚丁苯胶在轮胎性能方面的比较(11-34)
耐油橡胶的性能和配方设计(3)氟橡胶(12-5)
过氧化物交联—提高防焦烧性能(12-17)
丁腈橡胶对金属的高温接触氧化及其粘合力(12-23)
含环氧化齐聚酯的系统对橡胶与金属帘线粘结强度的影响(12-26)
用硫化性防老剂硫化不饱和橡胶及其产品的耐热老化性(12-31)
用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扩散性方面军法提高橡胶的耐臭氧耐候性(12-38)
制品
汽车车体防风和防水密封条的改进(2-18)
耐油橡胶密封材料(2-20)
趾蹼胶料组分的最佳化(8-51)
用稳定剂扩散改性对橡胶工业制品密封性能的影响(10-9)
丁基橡胶用于水胎(10-23)
运输带粘合性能的改进(10-35)
矿用电力电缆弹性体(10-39)
硅橡胶制品的自动化生产(11-43)
W系列高压胶管(11-46)
改进农业技术用橡胶工业制品的途径(12-15)
分析测试
硫化剂的相关分析(1-32)
用电导率法分析丁腈橡胶(ВНК)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1-40)
燃烧烟雾的测试方法(1-42)
用于密封件的新试验项目:高温回弹性(2-53)
用于测定橡胶唇形密封件在低温下工作性能的试验及计算方法(5-41)
橡胶胶料的化学分析(6-54)
关于辐射硫化的橡胶—织物试样中橡胶—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9-55)
橡胶硬度与杨氏模量(9-56)
胶料粘性的测定(9-60)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橡胶胶料和组分分析中的应用(10-47)
在自动化方面的进展—园盘振荡流变仪与统计工艺过程控制(10-51)
工艺设备
工艺因素对多也橡胶的塑弹性能和密度的影响(1-21)
弹性体的电子束硫化(1-24)
橡胶和塑料模型制品的机械修边(1-43)
超声波清洗橡胶加工模具(1-49)
轮胎织物材料的粘合(3-25)
增大密炼机装胶量时的胶料制备(3-33)
微计算机在橡胶混炼中的应用(3-35)
橡胶挤出机模式的推广在“销钉挤出机”中应用(3-45)
当今的预约配料员:胜过混炼机(4-56)
橡胶O形圈断面径测定仪(5-48)
无孔模压新方法(5-51)
改进硅橡胶制品的生产(5-53)
在注压机上制造的厚实橡胶工业制品质量的提高(6-41)
在制取泡沫橡胶时胶乳生产废物的处理及其利用(6-43)
模具污染及其措施—氯丁橡胶(7-40)
用于钢丝绳粘合的间苯二酚粘合体系(8-53)
橡胶加工技术的进步(9-10)
氟碳弹性体加工与改进方面的成就(9-13)
炭黑混炼最优化有利于节能(9-48)
Vistalon乙烯丙烯弹性体的加工(10-18)
增强织物—橡胶间的粘着体系和配方(10-28)
模压—一些看法(10-56)
含聚氟丙烯酸酯的氟弹性体混料的工艺性能(10-19)
动态缓冲及运动控制的弹性体的设计(11-21)
用电阻加热元件提高橡胶油封在负温度下的工作能力(11-42)
用于耐高温运输带的橡胶与镀铜钢丝的粘着(11-52)
表征固体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方法(12-40)
基础研究
天然乳胶胶模的结构对其耐硫酸作用性能的影响(2-33)
用作灭螺药的可控释放橡胶配方的研制(2-35)
在乙丙橡胶贮存过程中双(2—苯并噻唑)二硫化物和N,N′—二硫代吗啉转化的研究(2-40)
固化剂品种对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3-1)
增塑剂对橡胶耐寒性能的研究(3-3)
橡胶渗入对钢丝帘线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4-42)
卤化丁基橡胶的氧化锌交联化学—一种模型化合物的探索(4-52)
油田减蚀剂对丁腈橡胶的影响(5-5)
海底电缆—不同种类的弹性体在燃烧条件下的作用(6-13)
轮胎胶料粘合能力与炭黑型号和用量的关系(6-20)
对有机硅化合物和贡布林石、改性剂Py为基的新型改性体系性能的研究(7-23)
表面活性剂在胶料各加工阶段中的作用(7-27)
增塑剂对丁基橡胶气透性的影响(7-31)
交联对丁腈橡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7-32)
改善硫黄硫化的天然橡胶和丁腈橡胶胶料性能的研究(8-27)
各相的弹性模量比例对丁腈橡胶和氯化丁基橡胶并用硫化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8-38)
天然橡胶胶乳和海水中原油的胶凝作用(8-59)
硫化化学(9-32)
相结构参数在形成共混弹性体硫化胶性能中的作用(9-39)
交联剂的类型和浓度对双马来酰亚胺硫黄并用体系作用效率的影响(9-44)
1985年总目录
多官能受阻酚在交联弹性体中的效能(1-42)
易加工的高硬度弹性体体系的开发(2-1)
美国热塑性弹性体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3-1)
短丝纤维增强丁苯胶料的抗撕和抗张性能(4-1)
医疗装置用聚氨酯综述(5-46)
丁腈橡胶与氟橡胶的共混性(5-52)
氯化聚乙烯在橡胶工业制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7-1)
高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应用和展望(7-33)
弹性体在光学方面应用的进展(8-4)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质(11-1)
材料配合
环氧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1-1)
橡胶—热塑性塑料共混物理 Ⅶ氯化聚乙烯橡胶—尼龙共混物(1-3)
烯烃热塑性橡胶(1-12)
用醌类硫化剂硫化丁基和天然橡胶(1-17)
各种顺丁橡胶的耐寒性(1-23)
评价丁基橡胶工艺性能的方法(1-26)
改性剂AM-2在橡胶中的作用(2-34)
用浸渍法生产手套的塑溶胶配方的确定(2-36)
维通氟橡胶在汽车上的应用(2-52)
单层屋面用合成橡胶的配合(3-10)
脂肪酸酰胺和松香酰胺做橡胶多功能配合剂(3-19)
橡胶金属轴承用的耐油橡胶(3-27)
丁基内胎橡胶配方的完善(3-47)
印刷工业用BC—50乳胶基胶浆组分的研究(3-50)
Nover:天然橡胶用的一种新型交联剂(3-54)
用作弹性体的氢化嵌段共聚物的特性(3-56)
钢制设备防腐蚀用的乳胶组分研究(4-14)
用于轮胎生产的聚异戊二烯和含销基胺的低聚异戊二烯混料的胶浆(4-18)
用氯丁共混胶作高效内衬层(4-40)
降低乙丙橡胶电缆胶成本的有效途径(4-50)
具有优良抗化学性和改性性能的新型氟弹性体(5-1)
轮胎橡胶和橡胶工业制品的双元酚改性体系(5-7)
烷基酚树脂类增粘剂—一项生要的研究(5-13)
反应性防老剂对臭氧龟裂的抑制(5-29)
高饱和丁腈橡胶(HSN):加入少量氢(5-49)
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Alfas)新技术和新用途(6-23)
超深油井和气井地球物理仪用橡胶密封配方的选择(6-41)
具有结合防老剂性能的硫化剂—双过氧氨基甲酸酯(6-44)
感压导电橡胶(6-57)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7-7)
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7-14)
油田用氟橡胶的评价(7-28)
丁腈橡胶在摩擦密封部件中的应用(7-47)
1,2——聚丁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8-8)
次磺酰胺促进剂的贮存对其硫化活性的影响(8-25)
丙烯酸酯弹性体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8-54)
在二千八百度使用的可涂抹型橡胶火箭绝热材料(9-1)
高填充橡胶在农业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9-13)
异丁基异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对通用生胶胶料及硫化胶综合性能的影响(9-17)
汽车用的硅弹性体(9-22)
聚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9-26)
橡胶—热塑性组分Ⅷ具有工艺相容性的丁腈橡胶(9-38)
氯化丁基橡胶用的硫化剂3-甲基-四氢噻唑-硫酮-2(10-10)
Cab-O-Sil MS-7SD气相法白炭黑 一种油田胶料用的新型补强剂(9-17)
低电解质耗量情况下制备丁腈橡胶(11-8)
与聚合物结合的橡胶助剂—理想的聚合物粘合剂的一些概况(11-16)
氯化和溴化丁基橡胶在轮胎胶料中的对比试验(11-40)
短纤维—橡胶复合体的机械性质(12-5)
硫化聚异戊二烯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共混胶的抗腐蚀介质(12-11)
稳定剂对丁腈橡胶СКН—26的硫化及硫化胶性能的影响(12-24)
单包装冷固化聚氨酯胶浆—腻子(12-27)
一种新型的氟橡胶: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Aflas)(12-41)
制品
硅橡胶绝缘热收缩胶管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2-55)
橡胶织物组合密封的新结构(2-59)
高载重BелАз自卸汽车用波纹管接头的制造方法(4-10)
橡胶皮腕密封件在低温下工作能力的研究(4-29)
浇铸聚氨基甲酸酯制品在医疗修复术中的应用(6-1)
粘附除法硫化橡胶板(7-50)
分析测试
薄层色谱法鉴定橡胶配合剂(1-57)
用门尼仪器测定粘度时氟橡胶的行为特点(2-50)
热重分析法应用于弹性体(4-25)
薄层色谱与光密度法联用测定燃油中的橡胶迁移组分(4-33)
平齿传动带的台架检验(5-39)
热塑性弹性体混料耐磨性的测定(6-28)
显微技术对杂质的分离和鉴定(6-30)
弹性体长期压缩变形的预测(8-57)
气相色谱法测定共存于橡胶制品中的不同类型防老剂的含量(10-37)
进行СКH—26丁腈橡胶凝胶色谱分析的条件选择(10-40)
测量模型分模面接触压力的方法(11-36)
电阻率的测定方法(11-38)
热重分析与热解气相色谱联用分析硫化胶和胶料(12-19)
工艺设备
应用季戊四醇羧酸酯硫化含氯弹性体(2-32)
聚合物混炼的自动控制(2-38)
在橡胶配炼系统中微处理机的应用(2-45)
氯化丁基耐热内胎胶料制造工艺过程的特点(3-6)
用超滤法浓缩丁基橡胶水分散体(3-16)
HPS型自动抽真空平板硫化机(3-33)
电铸术法制造镍金属模具的电化学清洗工艺的研究(4-25)
减少生产胶鞋材料用量的问题(4-52)
在松香和脂肪酸酰胺存在下的天然橡胶硫化(4-54)
粉碎聚合物材料的装置和方法(5-35)
在密炼机混炼末期加入部分生胶的胶料制备(6-12)
用熔融碱清洗硫化模具(6-15)
三元乙丙橡胶屋顶隔板的接缝粘合(6-38)
氟橡胶与金属的无胶液粘合(5-59)
双硬度风雨胶条在沸腾床中的连续空气硫化(7-52)
三元乙丙橡胶与天然橡胶的共硫化(Ⅰ、Ⅱ)(7-57)
炭黑和橡胶的混炼Ⅰ、根据混炼转矩的变化测定分散速率(8-27)
一种节能、高产、优质的连续压出硫化新工艺(8-49)
在轮胎生产中处理高定伸帘线CBM—40δ的经验(9-50)
在超高频电流装置上制造实心和海绵型密封件(9-51)
用咬合式转子系统的密炼机提高混炼胶的质量和产量(9-53)
三元乙丙橡胶连续微波加热的加工参数(10-26)
能使橡胶挤出机生产能力加倍的CTM(10-31)
胶管液氮冷冻装置简介(10-35)
在冷喂料挤出机中加工粉末胶料(12-29)
三元乙丙橡胶的模压硫化Ⅱ硫化时间和温度对乙叉降冰片烷硫化产物的影响(12-32)
联锁式转子的发展(12-37)
基础研究
防焦剂的活性最佳化(1-27)
在压缩状态下老化前后耐热橡胶模拟密封耐寒性能的研究(1-50)
交联丁基(XL—20)橡胶的介电特性(1-52)
烷氧基硅氧烷对浅色填料胶料及硫化胶性能的影响(2-7)
用氢氧化钙进行含烷基羧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团橡胶的结构化(2-9)
含环氧基的乙烯化合物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改性(2-11)
各种防焦剂在氯丁和丁腈СКН—18并用胶料中的作用效应(2-19)
乳液聚合条件对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乳胶性能的影响(2-22)
羧化丁苯橡胶的离子交联(2-23)
降低橡胶密封活门与金属在低温下的粘附性(2-57)
N-1-羟-2,2,2-三氯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对异戊橡胶与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贴合体(3-1)
一些氟密封剂的电性能(3-30)
配合剂对压缩状态下热老化时密封耐寒性的影响(3-34)
含有2-防老基-4,6-双(4-吗啉基多硫代)-1,3,5-三嗪的丁腈橡胶的硫化反应(3-37)
双酚硫化体系—改进СКН—26氟橡胶制品生产工艺和质量的途径(4-5)
硫黄存在时乙烯丙烯比例对NBR/EPDM混炼胶过氧化物硫化的影响(4-7)
氯化丁基橡胶与高不饱和和弹性体并用胶的粘着性能(4-11)
用新的分析手段研究胶料的交联和降解(4-20)
帘线在热伸张室中的加热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4-36)
非晶和结晶ABA三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5-18)
空气湿度对橡胶织物制品长度的影响(5-26)
聚氨酯橡胶的耐水磨蚀性(5-27)
绒毛在乳胶薄膜上固定强度的评价(5-28)
配方和工艺因素对耐热运输带元件间结合强度的影响(5-42)
填充剂在液体聚硫密封剂结晶和玻璃化过程中的作用(6-3)
链增长剂的结构对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6-5)
填充粉末氧化铝的胶料的热物理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6-6)
增塑剂对配合剂在弹性体中溶解度和扩散参数的影响(6-9)
硫化体系对羧基丁腈橡胶技术性能和网络结构的影响(6-17)
含硫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对它们在白炭黑填充丁苯橡胶中活性的影响(7-40)
弹性体密封件在低温下的性能及评价方法(8-1)
用2—防老基—4,6—双(4—吗啉基三硫代)1,3,5—均三嗪硫化丁腈橡胶的评价(8-15)
用对—亚硝基二苯胺改性顺式聚异戊二烯分散体及其薄膜的结构和性能(8-38)
在天然橡胶中交联母体的反应(8-41)
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的臭氧化机理的研究(9-8)
用大环位体稳定天然橡胶(9-35)
环氧化对热塑性弹性体ДСТ—50性能的影响(9-48)
添加剂对乙丙橡胶及其模拟密封件热老性能的影响(10-1)
溴化程度对纳依利特氯丁橡胶物理力学性能及粘合性能的影响(10-4)
填充剂用量对导电硅橡胶变形时电阻变化的影响(10-7)
齐紧酯对轮胎胶料性能的影响(11-10)
丁腈橡胶添加物对氟橡胶和乙丙橡胶共混胶性能的影响(11-13)
氟橡胶与丁腈橡胶或氯醇橡胶的交联粘着(11-24)
橡胶纤维胶料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破坏(11-33)
体积膨胀和橡胶密封件的液压流体相容性(11-42)
模压模胶制品粘合问题探讨(12-1)
橡胶与金属系统密封的研究(12-15)
标准
国际标准ISO 3939流体动力系统和元件—多唇密封圈组—叠层高度的测量方法(10-43)
国际标准ISO 6448橡胶密封件—石油产品输送管道及其接连件用接合密封圈—材料规范(10-47)
ISO/DP 6194/2—1982密封装置—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第二部分 术语(10-52)
英国标准1399第一部分 旋转轴唇密封圈规范 第1部分 轴和腔体的尺寸(11-47)
英国标准1399第二部分 旋转轴唇密封圈规范 第2部分 评价性能的方法(11-53)
航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包装和标志(12-48)
“O”型橡胶密封圈的规格代码和尺寸公差(12-49)
“O”型橡胶密封圈的尺寸检验和缺陷分类(12-53)
1984年总目录
综述
液体硅橡胶——一种可供多方面选用的材料(1-4)
令人感兴趣的前景——三元乙丙橡胶与氟橡胶并用(1-19)
关于橡胶硫化机理的流变学考察(1-43)
天然胶交联动力学的某些见解(2-26)
氢硅加成硫化硅橡胶的催化体系(2-37)
在那些领域热塑性弹性体比通用橡胶更适用(3-1)
应力分析和发热分析在轮胎耐久性分析方面的应用(3-41)
短纤维补强的弹性体(2-50)
美国橡胶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中化(综述)(4-1)
医用弹性体(Ⅰ—Ⅲ)(4-4)
医用弹性体(Ⅳ—Ⅸ)(5-4)
丁腈橡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6-60)
流动性橡胶混合物 总论(7-12)
交联剂的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1)用于二烯类橡胶的交联剂(8-1)
防焦剂的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8-13)
无机填料在橡胶工业制品工业中的应用(8-22)
短丝纤维补强的天然橡胶胶料(8-30)
健身器械与聚合物(8-66)
交联剂的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2)含卤素橡胶及特种橡胶用交联剂(8-1)
硅橡胶在运输方面的应用(9-34)
1983年国际橡胶会议部分报告内容介绍(10-1)
日本汽车胶管用特种聚合物的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10-5)
丁苯嵌段共聚物橡胶的应用现状(10-66)
医用硅橡胶及其胶料(12-8)
材料配合
碳纤维填料对丙烯酸酯密封橡胶性能的影响(1-1)
在橡胶夹布密封件生产中用合成细帆布代替棉细帆布(1-40)
橡胶密封元件减摩聚合物涂层的适宜组分对其摩擦磨损的影响(1-61)
新型橡胶:反式聚环辛烯(2-1)
用含有氨基或羟基的羧酸铝盐改性NBR(2-18)
防焦剂CTP的使用方法(2-32)
非污染性抗臭氧剂三丁基硫脲(2-43)
耐燃和耐热三元乙丙橡胶配方的改进(3-6)
用二过氧缩酮硫化橡胶(3-15)
氯丁橡胶的高温快速硫化体系(3-24)
磁性硅橡胶(3-62)
乙丙橡胶电绝缘胶料的热老化性能(4-17)
用对—亚硝基二苯胺化学改性丁腈橡胶耐热老化性能的研究(4-41)
快硫化易加工的丙烯酸酯橡胶Nipol AR70系列(4-59)
在天然硫化胶中氨荒酰次磺酰胺—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促进剂系统硫化协合作用的研究(5-18)
异丁基异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在丁腈橡胶胶料中的应用(5-26)
三元乙丙橡胶的增塑剂(5-29)
丁基橡胶辐射再生胶在轮胎橡胶中的应用(5-57)
低压缩永久变形三元乙丙橡胶硫化体系的研究(6-1)
含硫化镁的氯磺化聚乙烯胶料及硫化胶的性能(6-12)
塑性润滑膏及其组分对生胶和硫化胶重量变化的影响(6-15)
炭黑造粒添加剂对填充橡胶性能的影响(6-17)
聚合材料助剂出厂形态的质量评价(6-39)
聚缩醛氨基甲酸乙酯:合成及某些性能(6-420
分散体:新的名称,新的竞赛(6-52)
双促进剂体系对天然橡胶试验的影响(7-1)
氯化炭黑对三元乙丙橡胶СКЗПТ—40与丁腈橡胶СКН—40M并用硫化胶性能的影响(7-7)
氟橡胶СКФ—26与三元乙丙橡胶СКЗПТ—40并用胶的组分对海绵橡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7-9)
耐热耐油性聚丙烯酸酯橡胶Toa Acron AR—801,AR—804(7-27)
密封多层玻璃用室温硫化硅橡胶(7-31)
胶管用耐油弹性体(7-34)
显著提高极性弹性体低温性能的酯类增塑剂(8-41)
热塑性橡胶—SB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应(8-59)
耐寒氯丁橡胶的性能研究(9-25)
齐聚酯对乙丙橡胶和聚丙烯腈并用硫化胶性能的影响(9-39)
新型隔离剂—浓缩物ТИВ—82的成分和性能研究(9-58)
活性氧化铝在耐热运输带复盖胶配方中的应用(10-11)
沉淀法白炭黑在硅橡胶中的应用(10-13)
TCY:一种取消丙烯酸橡胶二次硫化的硫化剂(11-1)
硫化氯丁橡胶的氨基甲酸酯硫化剂和促进剂(11-9)
导电橡胶用炭黑(11-12)
耐氧化汽油丁腈胶的改进(11-51)
新型有机过氧化物及其在弹性体硫化中的应用(12-20)
采用偶氮过氧化物制造海绵橡胶(12-33)
制品
提高不镀铜钢丝编织高压胶管的质量(3-27)
地铁轨道紧固配件中的橡胶隔振板(4-13)
输送石油基航空燃料和航空油的抗静电胶管(12-11)
分析测试
胶料的分析—实用方法(2-50)
对硫化胶的X——射线小角散射峰的解释(3-35)
拉断强度:一种检验老化数据的新方法(4-50)
低成本快速测定炭黑表面积的表法(4-53)
拉曼光谱在橡胶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6-22)
橡胶垫片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6-34)
硅橡胶胶料中结构控制剂的测定(7-5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橡胶中硫化促进剂的转化产物(9-10)
胶料混炼程度的测定(9-14)
用电子发射法评价橡胶表面亮油的质量(9-37)
橡胶O形密封圈直径测量方法的基础(10-47)
橡胶聚酰胺织物材料工作性能的预测(11-48)
新型的表面、界面测定方法—红外光声分光法(12-46)
薄层色谱法测定异戊二烯橡胶中的凝胶含量(12-55)
工艺设备
设计成本低效果好的船用护舷系统(1-30)
用超声波控制混炼胶的生产质量(1-64)
微波能在橡胶工业中的实际应用(2-46)
自动放气——一个老问题(3-28)
测定密封件老化前后低温密封能力的方法(3-31)
装上微处理机的橡胶质量控制仪器(4-44)
推杆气孔——解决橡胶模压问题的新途径(4-47)
防止丙烯酸酯橡胶污染模具的措施(6-7)
硫化及硫化剂的安全卫生性(6-4)
生胶和胶料在高压下的热硫化(6-63)
用于机器和工艺控制的个人计算机、可靠、便宜、易实现自动化(9-19)
各种橡胶的污染和防护措施、氟橡胶(9-27)
橡胶粘着剂的污染和防护措施(9-30)
辊筒表面雾斑的清除及其研磨(9-33
浇注实心聚氨酯大型制品表面缺陷的修补工艺(9-51)
胶管解水布机(9-53)
橡胶的塑炼(10-29)
流动性橡胶混合物在管道中的防腐施工(摘要)(10-50)
防止脱模剂的污染(10-59)
用干式喷射法清理模具(10-63)
模具的化学清洗法(11-28)
用于测量橡胶密封O型圈断面直径的仪器(11-36)
涂膜法防止模具污染(11-64)
各种橡胶的污染和防治办法——表氯醇橡胶(11-67)
基础研究
硫化体系对羧基丁腈橡胶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性能的影响(1-8)
交联丁基橡胶Ⅺ—20的介电性能和过氧化物硫化(1-15)
评价新型海绵橡胶密封件工作能力的方法(1-22)
氨荒酰次磺酰胺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对天然橡胶老化的影响(1-25)
反映橡胶工作特性的配合工艺和试验室实验(1-36)
分子量对加工性能的影响(1-48)
密封装置的故障与报废(2-7)
用鞋底表面的粗糙度改进胶鞋在有油地板上的防滑性能(2-10)
氟橡胶与合成纤维布的粘合(3-13)
耐热共混橡胶的导电率(4-28)
三醇交联聚氨酯橡胶的低温转变(4-35)
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液压系统的可靠性(5-1)
天然橡胶中单硫交联键的热稳定性(5-39)
粘着力试验的应力分析(5-43)
用压出流变法表示天然胶混炼胶特征(5-52)
橡胶配方设计最佳化(6-9)
橡胶—橡胶界面间的疲劳(6-56)
烯烃类热塑性硫化胶的流变性和加工(7-47)
丁苯胶和丁腈胶中增塑剂用量最佳化的途径(7-58)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操作控制技术(7-61)
高压硫化橡胶的网络密度对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8-48)
用溶胀法加入增塑剂对橡胶耐寒性的影响(8-52)
与石油基介质接触的橡胶的耐寒性评价(8-55)
用示踪指示剂研究硫黄对丁腈硫化胶的作用(8-57)
生胶——炭黑的相互作用对齐聚二烯改性异戊橡胶性能的影响(9-42)
提高橡胶织物材料对密封间隙挤出稳定性的条件研究(9-45)
园截面胶圈在高压空气介质中的工作能力(9-48)
用各种促进剂存在下炭黑类型对生胶—粉末硫化胶体系的硫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9-54)
СКФ—26氟橡胶双酚硫化胶压综永久变形积累的原因(9-60)
弹性体—溶剂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对胶浆性能的影响(6-63)
硫化胶的扩散稳定方法(10-16)
硫化的调整和官能团(10-19)
炭黑对胎面胶磨耗和滞后性的影响(10-36)
丁腈橡胶与TC-1燃油和PM滑油接触时防老剂Haфтам—2的迁移(10-56)
二硫代双吗啉的质量对橡胶性能的影响(11-7)
O型圈的几何尺寸对密封装置可靠性的影响(11-33)
降低胶料成本的途径(11-39)
氟橡胶与一些有机液体的相互作用(11-59)
含可交联氟塑料的СКФ—26氟橡胶的流变性能(11-62)
氟弹性体的过氧化物硫化(12-1)
具有高塑解能力的溶聚统计丁苯橡胶ДССК—25P的合成和性能(12-13)
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塑性聚氨酯橡胶的破裂(12-16)
二烷基邻苯二甲酯增塑剂的效力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关系(12-24)
改性剂从复盖橡胶的扩散对粘附层界面性能的影响(12-31)
蠕动链对弹性体网络撕裂强度的影响(12-35)
提高热塑弹性体耐油性能的途径(12-40)
化学改性对天然和合成聚异戊二烯轮胎橡胶性能的影响(12-42)
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全同立构聚丙烯与弹性体的共混超网络结构 形态和性质的关系(12-57)